您的位置 首页 时政

最大的铁饭碗,也保不住了

据《中国机构编制》杂志报道,湖北鄂州市提前锁死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,同时根据小学生源走势,核减小学编制500名增至初中。

据《中国机构编制》杂志报道,湖北鄂州市提前锁死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,同时根据小学生源走势,核减小学编制500名增至初中。

无独有偶,江西省万年县近日宣布,2025年将暂停英语教师招聘;江西南昌进贤县也表示,2025 年不会招聘教师。

更有甚者,部分地区直接提出,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

在许多市县,教师编制占事业编制的半壁江山,堪称最大的铁饭碗,也被认为是最为稳定的铁饭碗之一。

教师编制“锁死”乃至收缩,其他铁饭碗还稳吗?

01

教师铁饭碗,为何开始加速收缩了?

曾几何时,无论行政编制、事业编制还是国企编制,都还呈现扩张之势。短短几年时间,一切都逆转了。

如果说人口小县精简编制、部分省市清理编外人员,主要还是财政“过紧日子”的考量。

那么教师编制的“锁死”,更多还是受生源萎缩的冲击,学生少了,教师自然就过剩了。

过去10多年来,我国小学减少8万多所,降幅达35%;小学招生人数从1800多万人缩减到1616万人。

这还只是开始,根据幼儿园招生形势来看,未来小学招生人数势必继续下降。

最大的铁饭碗,也保不住了

然而,教师数量却有增无减。

2013年到2023年,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从906万人增加到1074万人,各级专任教师总量更从1476万人增加到1892万人。

这背后既有部分地区对人口结构预估偏差的影响,也是个别地区过度追逐小城大校、穷县富校的结果。

展开全文

师生比失衡将是大势所趋,这在三四线城市更为突出。

我国正处于人口大迁移阶段。

当大量劳动力从中小县市流向大城市,带动生源转移,三四线城市首当其冲。

这一切,还只是开始。

02

未来十年,或将出现200万教师过剩。

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根本症结,还在于出生人口。

过去10年,我国出生人口从最高1880多万下降到最低902万,自然导致中小学生源收缩。

最大的铁饭碗,也保不住了

出生人口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。从出生到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,时间间隔分别是3年、6年、12年。

小学教师只是开始,按照人口形势,未来教师编制将呈现阶梯式、排浪式收缩。
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士指出,学前儿童已在2020年达峰,小学是2023年,初中预计在2026年,高中预计2029年,高校则在2032年达到高峰。

受此影响,未来10年,中小学教师编制势必首当其冲。

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测算,到2035年,全国小学教师可能过剩150万,初中教师过剩37万。

换言之,仅义务教育阶段就接近200万教师过剩。

此番对教师编制“出手”的湖北鄂州、江西万年县,只是无数个普通市县的缩影。

万年县披露了详细数据。2008年到2024年,当地出生人口从7934人下降到2478人,大幅减少70%。

受此影响,当地小学生在校人数从7.7万减少到6.6万人,而教师却有所增加,导致小学师生比提高到1:13.18,远超1:19的国家标准。

一降一增之下,师生比失衡,锁死乃至裁减编制就成为常态。

03

铁饭碗太多了,到底该怎么办?

体制是有惯性的,编外人员很容易被“抛弃”,但体制内人员仍有相当的稳定性,不会轻易被裁撤。

这在此前的人口小县精简编制中有所体现。

许多县城虽然目标是精简编制,但不会一刀切裁减,而是“退三进一”,逐步消化,即退休三名编制人员,只再招聘一人。

教师编制也是如此。即使生源收缩是大势所趋,许多地方停止招聘,但对于已有的教师编制,往往不会直接无情“裁员”。

其一,选调分流,从教师编制流转到其他事业单位,整体的编制总量不变。

据南方周末报道,江西抚州南城县教师中选调55人到县属事业单位工作,引来140多名教师报名。

事实上,近年来,福建、山西、山东、安徽等10多个省份已在推进“县管校聘”“交流轮岗”,打破教师归属,促进教师资源流动。

其二,开源,幼儿园招生年龄提前到2岁,同时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,扩大生源总盘子。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。如果义务教育从9年提高到12年,有望推动生育率回升。

同时,多地政府印发文件,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。

如果2岁入园,相当于每年多了近千万生源,对于托底教师就业意义显著。

其三,小班制教学,但在财政压力之下,或许不太现实。

“小班制”教学想象很美好,但财政过紧日子成为共识的当下,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承担起这一巨大成本。

大城市或许还有空间,但经济放缓、财政下滑、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,恐怕无能为力。

无论如何,编制收缩将是大概率事件,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没有一成不变的铁饭碗了。

不要沉浸于铁饭碗的安稳,务必随时保留离开体制的能力

本文转载自国民经略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yalldq.cn/23576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