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环球网报道,近日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演讲中,美总统特朗普猛烈抨击过去20年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,直言美军不应被拖入不该执行的任务中,其主要工作是”击败敌人”。
随后,美副总统万斯更是直接宣告”美国绝对主导的时代结束”,强调中国和俄罗斯已在多个领域挑战美国霸权,而美国的错误在于沉迷于”国家建构”和无效干预。
他强调,要谨慎做出打击决定,而一旦决定就应该重拳出击。
至此,两人的发言似乎形成了一个闭环,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:美国正从全球干预转向本土防卫,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。
而特朗普团队释放出来的这种外交转向信号,也正在颠覆台海问题的底层逻辑,战略收缩的直接后果,就是美国对台政策的微妙变化。
简单来说就是,这两人的最新表态等同于宣告,美国“出兵协防”台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,并不愿意与中国大陆正面冲突。
但是,这也不意味着美国就会放弃台湾这张“牌”,只不过是采取“支持台湾自卫”的方式挑衅大陆。
也就是说,只通过军售和情报支援让台湾自己扛,不会直接介入,这样既能打捞一笔,又避免与大陆直接冲突,看起来是目前最好的方式。
就像美智库所说,”我们正目睹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脱钩——给台湾递上更多武器,同时把自己的椅子往后挪。”
事实上,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,近日出现的两大预测也在不断印证这一点。
美智库近期开始公开质疑,”第一岛链是否必须有台湾”。
从美国施压赖清德,导致其像是被“502胶粘住了嘴”一样的”520″讲话来看,预测美军可能已经在为战略退缩找台阶。
这种”学术撤退”背后,实则是美军已将大部分关岛建设预算投向第二岛链防御工事。
正如美退役海军上将所言:”当五角大楼开始讨论放弃某个据点时,通常意味着他们已经失去了它。”
与此同时,华府智库专家联合两名美国前官员撰文警告,中国大陆已将台湾视为”核心国安挑战”,解放军近年通过军演、法律战和心理战持续施压,甚至模拟海空封锁,为”武统”做准备。
文章还批评美国政策摇摆,尤其是特朗普可能对台”冷淡甚至弃守”,这将鼓励大陆采取”先发制人”行动。
他们大胆预测,若中国大陆对军力足够自信且怀疑美国介入决心,2027年前后台海冲突风险将骤增。
意思很明确,台海稳定已不能仅靠军事威慑,而是既要展示实力,也要避免误判。
分析认为,美国若无法在”一中政策”与”战略清晰”间达成共识,可能让大陆误判其立场,进而冒险。
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——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近期公开表示”应避免与解放军直接冲突”。
而五角大楼泄露的《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》虽将”阻止武统”列为首要任务,却也明确要求”避免与解放军正面交锋。
那么,美军为何会出现这种转变?答案藏在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中。
近20次推演结果显示,美军干预台海毫无胜算,只会加速自身衰落。2027年这个时间节点正在多次推演中反复浮现。
美官员发出警告,随着大陆航母编队形成战斗力、高超音速导弹完成部署,解放军对自身军事实力的信心可能触发”决定性窗口”。
讽刺的是,美国既不敢协防,又不愿承认,于是玩起了”战略模糊2.0″——一边渲染”中国威胁”,一边暗中劝降”台独”。
通俗点说,美国在用左手准备撤退方案时,右手还在给台湾递刀。
事实上,美军近年已悄悄从第一岛链后撤至第二岛链,关岛天宁机场的扩建就是明证。
这种撤退并非主动选择,而是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让美军不得不低头。
同时,特朗普团队要求台湾将防务预算增至GDP的10%,推动美台军事供应链整合,表面是”强化自卫”,实则是告诉”台独”:”别指望美国为你流血”。
正是中国大陆实力的爆发式增长,迫使美国重新审视台海棋局。
在解放军硬实力的支撑下,五角大楼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:台海局势的主导权已不可逆转地向大陆倾斜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预测,203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美国,而“一带一路”正在重塑欧亚陆权格局。
在此背景下,台湾问题越来越像美国霸权体系的“软肋”——越是挣扎,越暴露其虚弱本质。
中国大陆早已看透这些,所以,无论美军如何调整,解放军从未放松备战。
台海问题的最终解决,不取决于美国的摇摆,而取决于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。
正如特朗普所言,”中美瑞士谈判达成关税共识有利于统一与和平”,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或许是:美国已无力阻挡中国统一的大势。
站在现在这个关键节点回望,台海博弈的逻辑链条从未如此清晰:解放军的导弹射程每延伸一公里,美军的介入决心就后退一海里;中国大陆的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,“台独”的生存空间就萎缩一成。
这不是预言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。
当特朗普和万斯忙着给美国战略“踩刹车”时,历史的车轮正朝着统一的方向加速飞驰,那些幻想”倚美谋独”的人,恐怕连做棋子的资格都没有了!